过氏首页 - 新闻 - 博客 - 探古 - 家谱 - 祭奠 - 商务 - 名人 - 宗德 - 图库 - 研究会 - 电子刊物 - 论坛
loading...
新闻日历
过家围棋名人:过旭初、过惕生
时间:2022/3/14 12:13:06 出处:无锡过氏文化研究会 作者:转载自今日头条 1452次
新安画派」我所认识的张翰飞 —— 过旭初
 

新安画派

发布时间: 2020-02-08 10:20
关注

   张鹏翎,字翰飞,别号新安居士,生于1884年,卒于1939年,歙县定潭村人,其父训臣先生为前清举人。翰飞幼秉家学之熏陶,擅长诗文、篆刻、书法,兼工山水,当时是中华画学研究会会员。生平豪侠好义,广交海内书画名流,与画友王梦白、陈师曾、黄宾虹、许承尧、钟刚中等经常相聚共研。同乡黄宾虹、许承尧二老等尤器重之,并推崇他的诗、书、画可为三绝,且为新安画派的继承发展之首。

翰飞翁取各家之长于一炉,深得宋巨然、元倪云林以及王蒙、八大山人、黄子久等之影响,但又不落前人的旧套,能独树一帜。

为了画黄山,携长子君逸由北平返歙县后,想结庵黄山之麓,长期定居,但由于往返登山劳累过度,刚整理好积累之手稿就溘然去世,120幅黄山写生作品,亦于动乱中全部遗失。现经多方搜集,仅存部分早中期作品十余幅而已。

1924年,翰飞翁与省议员江友白同请陈众孚参议为我介绍入京,与段氏父子手谈。翌年,省长公署迁蚌埠办公,歙县程霖生任蚌埠商埠督办,北京东单位侯位胡同有公馆,翰飞翁又函邀我到蚌埠,并为介绍与霖生君手谈,使我下榻程公馆。又为我介绍其姊丈吴承仕教授,我受益良多,至今犹未能忘怀也。

    右录我六十年前回忆录,翰飞翁之豪侠好义,提拔后进,可见一斑。

其孙张仲平亦以山水见称于时,艺术出版、年历报刊皆有他的作品。国务委员张劲夫亦器重之,并悬挂张仲平八三年山水横幅。由此观之,翰飞翁之后继有人,不仅可喜可贺已也!

 

                                 后学过旭初谨序

                                 1984年4月16日

作者简介:

    过旭初(1903-1992):围棋国手,歙县人,从小受父熏陶,七岁便开始围棋生涯,有“神童”之誉。1922年至安庆陪安徽省议员江友白弈棋,由江供给膳宿和生活费。次年至上海以棋谋生。1924年经张翰飞、江友白和安徽省长公署参议陈众孚推荐,至北京陪段祺瑞下棋,由段氏津贴其生活费。段氏下野后,回到上海以棋谋生。黄宾虹将其介绍给当时上海围棋界的知名人士狄楚青,狄又将其引荐给嗜好围棋的巨富张静江、张淡如兄弟。1929年至武汉,在粵汉铁路局任职员,和一些围棋同好创办中华围棋社。其后在北平、江西、屯溪和上海等地,先后担任《北平围棋特刊》编辑和围棋协会指导。建国初,任全国政协文化俱乐部棋艺组指导员。1952年参与筹建北京棋艺院成立任顾问。在京期间常与李济深、陈毅、方毅等中央领导弈棋相娱。把七岁的聂卫平收为徒弟,六年时间两人下了1000多盘棋,终于培养出了一代棋圣。与人合编有《围棋布局要则》、《围棋名谱精选》等书。

 

 

 
   北京棋院副院长、代表作《围棋战理》
过惕生1907~1989,围棋国手。江苏无锡人,明末著名棋手过百龄后裔。建国后,历任北京棋艺研究社围棋指导员,国家围棋队教练、总教练,北京棋队教练,北京棋院副院长。1962年以后,过老悉心于棋艺棋理的研究,培养后学。
 
 
人物简介
 
 
过惕生
       过惕生
 
    过惕生,1907~1989,围棋国手。安徽歙县人,明末著名棋手过百龄后裔。
过惕生与其兄过旭初同学棋于父,1926年后在上海、汉口、北京、江西等地教棋,后定居北京。建国后,历任北京棋艺研究社围棋指导员,国家围棋队教练、总教练,北京棋队教练,北京棋院副院长。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1956年获全国围棋表演赛冠军。1957年、1962年获全国围棋锦标赛冠军。1964年被中国棋院授予五段。过惕生曾与刘棣怀并称为“南刘北过”,代表了当时中国围棋的最高水平。
1962年以后,过老悉心于棋艺棋理的研究,培养后学。著有《围棋名谱精选》、《围棋战理》、《古今围棋名谱鉴赏》等著作。而著名棋手陈祖德王汝南、华以刚、罗建文、沈果荪等均受过他的指导,聂卫平是他的入室弟子。
 
少年经历
    皖南歙县,山青水秀,鱼米丰饶。明清两代,这里涌现了大批的能工巧匠、名医学者、文人墨客。围棋在歙县亦是源远流长。明末的汪汉年,清初的程兰如,都是诞生于此地的一代国手。辛亥革命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国运棋运一起衰落。但在小小的歙县,方圆百里之内,却还能有一、二百名围棋爱好者。1907年2月12日,一代围棋大师过惕生,就诞生在这块土地上。由于那一天正好是除夕,他的父亲过铭轩顺口就给孩子起了个名字——过年。
    过铭轩本是前清监生,他因性情豪放,又看破朝廷腐败,故此一生无意于功名。为了维持生计,过铭轩在城里开了一家小小的古玩字画店,号曰“乾和”。店虽然开了,过铭轩却不怎么关心生意上的得失。十次中总有八九次,前来光临的顾客会看到他正在聚精会神地筹划着围棋盘上的“收支”!许多人嘲笑他不务正业。但明了内情的朋友们,却往往称赞他“家学渊源”。原来,过家的先祖就是明朝最伟大的棋手——过百龄
过铭轩尽管一天到晚沉浸在围棋里“自得其乐”,终究也不得不清醒过来:过家的日子是一天不如一天了。做父亲的忽然觉得:“儿子的名字不能再用了,天天过年怎么能行!”便把孩子抱去请教曾御笔点过“翰林”的老人许承尧。饱经沧桑的许承尧望着小过年那无忧无虑、天真娇憨的笑脸,心中深深感叹人世艰难,求生不易!于是这位老先生大笔一挥,在白纸上写下了“惕生”二字,交给了过铭轩。从此,“过年”变成了过惕生!
7岁那年,小惕生开始在父亲兼教的私塾里念书了。私塾的教学方法很简单,无非是一念二背三抄写,答不出提问就打手心。小惕生对那些枯燥的“子曰诗云”毫无兴趣,凭着超群的记忆力,他早就把功课背得滚瓜烂熟了。每逢父亲不注意,他就溜出课堂。不是跑到隔壁花园去抓蚂蚁垒土山,就是在“天井”里爬树摘花。父亲深知儿子天赋极好,功课难他不住。于是,一旦把儿子“捉拿归案”,老先生就命令他面墙而立,再递过去一本《诗经》,让他从头到尾,一气念上五十遍!这,大概就是孩提时代的过惕生最害怕不过的“刑罚”了。
得天独厚的美好环境,往往是儿童一生事业的摇篮。过家的住房,就在古玩店的后院。那棋子叮冬之声,怎能不叫被功课束缚得头昏眼花的孩子们砰然心动?惕生和哥哥旭初很快就对围棋入了迷。不久,做父亲的在教授“之乎者也”的同时,又担负起了指导“立点扳粘”的重任。
    千变万化的围棋艺术,其魅力远非单调说教的“四书五经”可比!一年之后,每当过铭轩下棋时,棋友们再也不许小兄弟俩在桌边观战了。因为大家早已领教过,这兄弟俩“支”起招来是何等的厉害!渐渐地,父亲也无力给儿子们讲棋了。哥哥旭初便拜皖南高手许甫廷为师。刚去时,许要让他三子。二年后,旭初便把差距缩小到“让先”。再往后,他便离开家乡,云游四方去了。
惕生身体不好,只得孤单寂寞地呆在家里养病。幸亏家里存有许多棋谱,如《四子谱》、《仙机武库》、《兼山堂弈谱》、《弈理指归》、《桃花泉》等等,甚至还有一册日本高手丈和的对局集!这些书中印有的棋局,小惕生都统统在棋盘上摆了又摆,拼命想搞清楚其中的奥秘。可惜,这是一个他无力完成的课题。他只好拼命地死记硬背。
 
 
(责任编辑:过汉城)
本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线电话:0510-82629001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