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氏首页 - 新闻 - 博客 - 探古 - 家谱 - 祭奠 - 商务 - 名人 - 宗德 - 图库 - 研究会 - 电子刊物 - 论坛
loading...
新闻日历
无锡过氏义庄文化之一
时间:2023/7/7 13:47:34 出处:无锡过氏文化研究会 作者:祖荣 784次
无锡过氏义庄文化之一
 
 
過祖榮
06-30
阅读 7763
 

过氏“义庄文化”的历史渊源

 

 

“胜地有佳山水,善人多贤子孙”。

 

这是清乾隆年间著名书法家梁同书为过郡马祠所撰并书的一副楹联,是对南宋过郡马孟玉公,定居无锡以来,历代过氏后裔善举、美德的肯定和客观的评价。

 

过氏素行善举,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的夏代,过国君侯旻灌到封地后,运用大禹治水的方法,疏浚河道,修筑海堤,用以根治水患,强国富民。现在山东莱州境内的“王河”和历史资料记载的“土脉隆起”(人工修筑的海堤)遗迹犹存,现今仍在起着造福于民的作用。

 

自南宋郡马孟玉定居锡邑以来,历代后人对积德、行善之事乐此不疲。在过郡马祠内还建有“种德楼”(现惠山直街药店)一座,是惠山著名的景点,以宣扬播种美德善举的好风尚。在乾隆年间,于北乡八士桥设立“过氏义庄”。以后在毛竹桥设立“蓉阳书塾”,北郭设立“普济堂”等常设慈善机构。这都是秉承乐善好施传统美德而建立发展。

 

据史料记载,过氏明、清两代在外地为官者均以积德行善为己任,造福一方。

 

鹤,十一世,明代。出薪俸修当地学校,安抚啸聚流民、坚持减轻税赋,以仁爱著名。

 

栋,十三世,明代。严以律己,以“廉、靖”著称而获谥号。

 

(邹)象雍,十八世,清代。以定分等则、减轻田赋,以及请大帅令约束过往军旅、严禁扰民等善举而入祀河南名宦祠。

 

(邹)应元,二十一世,清代。任台湾知府六年,荡平黄教聚党以安民生,功垂千秋。

 

铸,二十三世,清代。在浙江县令和道台任上肃清匪患以安民,大涝之年,冒雨救灾,传为美谈。

 

在无锡本邑及常州、苏州地界上的过氏善举不记其数,现概略列举。

 

稔,十一世,明代景泰中期,出粟数百斛以赈当年大灾。

 

伯祥,二十世,乾隆中及嘉庆丁卯(1807)变卖田产以助赈灾。

 

士禧,十九世,乾隆五十年大旱,组织抗旱并竭力助赈,得地方官员颁“惠济桑梓”匾额。

 

廷栋,二十世,承其祖、父之志,于乾隆年间创立“过氏义庄”。详见:延续近二百年的“过氏慈善基金”。

 

鸣罔,二十世,乾隆年间,独力捐“普济堂”房屋三百余间于北郭。“以备凶荒、以养穷民。”

 

煃宇,二十一世,自道光辛卯(1831)至咸丰丁巳(1857)前后共八次捐产赈灾。

 

晋,二十世,咸丰庚申(1860)起设捐粥厂留养老幼三年多时间,“赖以保全活命者无数”。

 

静常,二十世,常州人。道光癸未(1823)大水灾,输捐赈钱、米。设粥厂。“远近咸赖之生”。

 

锦,二十一世,义勇为人,修筑道路、建造桥梁,“可以利济人者,无不极力为之”。

 

芳,二十一世,欲建赡族义庄未果,嘱后人建义塾。见:一百四十年前的过氏“希望工程”。

 

晓峰,二十一世,苏州人,道光辛巳(1821)瘟疫,死者无数。捐钱三十万,设局施药、施棺。“又捐田、宅,以取息备荒年施舍所需”。

 

润,二十二世,募捐组织施棺会,“贫者赖之”。

 

灿,二十二世,常州人,生性孝善,又敬惜字。民国六年(1917)大总统题褒“一乡善士”匾额。建坊立碑“事亲行道,先敦百行之原;纡难毁家,不吝千金之产。”

 

宗石,二十二世,咸丰丙辰,旱、蝗二灾,组织亲族乡党,共捐钱二百万,发粟煮粥,熏蒸防疫,积劳成疾,猝死在赈灾岗位,年仅46岁。

 

肯堂,二十二世,慷慨好施,组织兴建:黄兴桥、张塘桥、浒塘桥、西北塘桥,临终前嘱遗孀赵孺人捐产办义塾。

 

炳然,二十三世,常州人。忠厚朴讷,孝事父母,周贫济急,施药修路。于民国12年12月(1923)大总统题褒“任卹可风”匾额。

 

 
 

平湖过庭训

(2011-01-05 20:18:38)

标签: 

文化

分类: 过氏研究

明朝万历和天启年间,正是阉党魏忠贤当朝掌权之时。那时,有二位平湖人在朝为官,一位是前面说过的施凤来,另一位就是格守做官理念,坚决不与魏忠贤来往的过庭训。

过庭训(?——1629年),字尔韬,号成山。平湖县城人,明朝万历32年(1604年)进士,后被授湖广江陵县知县。江陵面临长江,有淤田数万亩,历来为土豪霸占。过庭训上任后,将这数万亩土地一一丈量,分给农民,酌量征赋。当地有一巨豪,自恃家奴众多,率家奴到江边捣乱,过庭训巧妙设计,将此土豪诱之县衙,立笞之,并下狱,众家奴闻之而散。不久,过庭训升任云南道监察御史,在其任中,秉公办事,从不以个人好恶考察官吏。万历44年(1616年),过庭训奉旨赴山东泰安、安丘等地赈灾,除向皇帝条陈改善荒政事宜,他还根据当地实际,申请截留漕米40万石备赈,当地富商、大户闻讯不敢再行囤积粮食,竞相出售,米价也随之下降。过庭训于是上疏将所留漕米仍归中央。天启初年,过庭训先后调任湖广参政,福建按察使。当时,时值宦官魏忠贤专权之时,但过庭训恬淡自守,从不与京师权门交往,得到了朝中正直大臣的敬重。后升任应天府丞,只可惜未上任就去世了。

过庭训出身名门,家中藏书甚多,只可惜在嘉靖年间被倭寇焚掠,家中藏书毁于大火。他做官后,仍利用闲暇,广采博录,随笔札记,著有《省直分郡人物考》、《圣学嫡派》、《性理翼明》、《名臣类编》等。

 
 
 
 

大总统褒曰:

事亲行道,先敦百行之原;

纡难毁家,不吝千金之产。

昔闻斯语,今见其人。

尔江苏武进县已故过绅士灿。

生有至性,人无间言,行冠洲闾。

比茹菜之孔奋,欢承(?)水;

等负米之仲由,犹复博济。

为怀:

好行其德,散南阳余粟;

念切救灾,输卜式私財。

功高为国:

著耆英之重望;

博寒士之欢颜。

具此高风,允矣宠锡於戏。

幽薄白华,束皙有补亡之作;

陵陂青麦,莊生慨布施之难。

畀以旌扬、光乃泉壤!

中华民国六年十二月

 

 

过谨言先生慕劬室图四言四章徵其题孙集汉陶秋

缪九畴 〔清代〕

采采荣木,蔚蔚洪柯。

憔悴有时,气节易过。

人生若寄,抱恨如何?

夙兴夜寐,念子实多。

宇暧微霄,淡焉虚止。

愿言不获,敬赞德美。

匪善奚敦,聆善若始。

允迪前踪,我之怀矣。

东园之树,言息其庐。

斯晨斯夕,有琴有书。

云胡以亲,念兹厥初。

慨然寤叹,岁月眇徂。

肃矣我祖,允构斯堂。

余岂云坠,载警秋霜。

接迹高轨,历世重光。

熙熙令音,厥族以昌。

缪九畴 

字思范,号书屏。晚号穫堂旧主。郡诸生。

精校勘之学,尝随其族父艺风太史校经数十年。

故常州先哲遗书、续碑传集均列名分校,五十以后始学为诗,学力孟晋,著有穫堂旧话。穫堂诗钞衲苏词。其集陶诗一卷则与予及阳湖吴闻元合刻,名三家集陶诗。

 
 
 
 
 
 

过智修因赈灾殉职

于 芷

我外祖母育有三子三女。大姨妈嫁给张润夫,张早年当职员,后为上海申新纺织厂股东,家境逐渐富裕,在七尺场造了一所宅第,规模与钱钟书故居不相上下。他对社会公益事业相当关心,参加了红卍字会,捐输资财给受灾地区,是1930年赈济河南的资助者之一。二姨妈王霞珍嫁给九里基(今市图书馆所在地)的过智修,连襟张润夫发迹后过智修在他厂里当账房。

1929年初夏,红卍字会工作组在豫施赈办施粥厂,要求派员去审计管理,由于过智修精通财务,且朴实可靠,即由张润夫推荐他赴陕州,1930年赈灾结束,工作组撤回,过智修和何维周二位留在当地扫尾。那时蒋、阎、冯之间爆发中原大战,铁路交通时断时续,待扫尾完毕,陕州火车只通到洛阳,过智修只得与何维周投宿于洛阳明义旅店。晚间,何维周建议同去看豫剧消磨旅途岑寂,过智修说:“我身体略感不适,你去看戏,我要休息一会。”午夜戏馆散场,何维周回到旅店,呼之不应,大惊,发觉人已瘁死在床,急呼店主延医,回天乏术。电报发至无锡,红卍字会各理事莫不惊愕哀伤,渐且瞒过我二姨妈,商请让我二舅王子浩偕人去料理后事。

王子浩至洛阳旅店,店主告诉说,此事实属意外,深感悲悼,但我这店中是不能久放的。报地方批准,权厝近邻音堂。王子浩赶至观音堂,看见许多人士在烧香点烛,化纸磕头,他们在为办赈灾殉职的义士致敬。二舅扶棺大哭,在棺上拍了三下,口说:“智修,我来接你回家了!”因权厝棺板甚薄,敲拍震动,顿时底板缝中血流如注。

经多方协商,豫、锡两地赈局决定,另置上等棺木一口为槨,小棺移放槨内,用专列直送无锡,河南各界均赠挽联、挽幛,礼送车站。灵柩到达无锡火车站时,红卍字会组织各界人士前往迎接,场面十分隆重壮观。灵柩安放在惠山脚下善业山庄,并开追悼会。

过智修卒年三十六岁,遗有一子二女,子过继声十一岁,长女过毓如三岁,还有遗腹女过毓华。九里基老家只有老屋一间带阁楼,客堂半间,父早已去世,老母健在需瞻养,家中失去顶梁柱,二姨妈心痛如绞,几次三番要寻短见被亲友劝住,转念上有老下有小,只得硬着头皮挺下去。幸有无锡红卍字会救助一笔抚恤金,暂时撙节使用。日后全靠二姨妈载桑养蚕、种菜,拖儿带女艰辛度日。

八十多年过去,过智修三子女中,子继声、次女毓华已过世均无后,长女毓如因过家无后,将长女维丹出嗣给过智修之子过继声为后。

据回忆过智修赈灾死亡之事,曾在一书之中有专门记载,我表姐过毓如、过继声之女过维丹均曾见过,遗憾的是所有历史资料均在“文革”中丧失殆尽,过智修在严家棚山腰的墓地也渺无踪影,只好搁置待查。

今年二月,见《江南晚报》有三门峡市来锡寻访无锡红卍字会慈善家后裔的报导,故回忆儿时长辈所述,作此记录。过毓如现已86岁,身体尚好,只是因骨折需拄拐杖而行。她是我的表姐,相处亲密。

 
 
 
 

大型纪录片《惠山祠堂群》观后

过毓如2017.1.5

中国宗族文化,历经数千年的深厚积淀,早已经根深蒂固地融汇在人们心中。祠堂,在一般人眼里:是供奉牌位以寄托对祖先的追思、是家族的景仰的象征、是宗族凝聚力的标志、是宗亲扯不断的根。有着淳朴深厚的乡土文化和人文根基。

纪录片《惠山祠堂群》通过记录当代人们对宗族、宗谱、祠堂的坚守;老一代人对前辈名分的执着;年轻人对祠堂文化从了解、理解到传承。纪录片记载了中华文化扎根在人们灵魂深处的印记和痕迹。

虽然我在三岁时候父亲到河南去了,三年后父亲就离我们而去,父亲是躺在棺木中抬回家的,已经天人永隔。父亲在我的记忆中依稀的影像经过80多年岁月的冲刷已经很淡薄了。虽然我对父亲去世的原因只是听我母亲的念叨。但是,在2003年开始,为了在宗谱上把父亲在河南 “经商而病故”修改为“赈灾殉职”请求,向修支派谱的宗亲和修大统宗谱的《无锡过氏修谱工作委员会》提出来,而几次三番遭到婉拒,在2011年印刷的《无锡过氏兴道派支谱》中也未能得到修改。但是,无锡过氏文化研究会续修《过氏宗谱》的族内贤达,认真执着、实事求是,和对前辈劳动成果充分尊重的修谱工作态度。使我十分感动好钦佩。

在2012年三门峡市对民国时期无锡慈善家们赈灾义举事迹的发掘,使我父亲在河南赈灾返程途中在洛阳因病去世的资料也露出端倪,我赶紧把有关资料送到修谱办公室。到2013年,修谱工作委员会主任过祖荣宗亲电话通知我,第十二巡《无锡过氏宗谱》我父亲名下的记载已经修改完成时,我父亲85年前的“经商而病故”已经正名为“赈灾殉职”!我十余年的努力得以遂心愿。正如大型纪录片《惠山祠堂群》所播的内容,我把每次到过氏文化研究会修谱办公室和宗亲们会谈,都做日记记录。所以,在导演在了解这件往事的时候,就能比较翔实地再现。

2015年9月20号下午,导演组织到惠山《过郡马祠》实地拍摄。虽然我已经知道《无锡过氏宗谱》已经修改好我父亲的资料,但是祖荣把宗谱中将我父亲编入《卷首彩色本》(人物篇)并附照片,在《文史卷》录入唐文治先生写于1930年的《过君智修赈灾死事碑铭》一文的事告知我。我对此并不知情,我含着热泪连声道谢。

祖荣又告知我研究会制作十二面锦旗,把过氏先贤如:距今四千余年的夏代“过国”诸侯王;宋代南渡救驾的“护驾都督过象贤”;无锡肇基始祖“徐王郡马过孟玉”;“明清棋宗过百龄”;“过氏义庄”和“蓉阳书塾”等过氏慈善义举;“赈灾义士过智修”也列其中。在每年清明节祭祖的时候,迎风飘扬在惠山《过郡马祠》门前广场。这时候,我只觉得有个声音对我说:“父亲的去世可以千古流芳了”。就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热泪夺眶而出。喃喃而语“八十多年了, 八十多年了,这是我最大的心愿1”。当时我的孩子劝慰她控制一点,我就对孩子说:“让我再哭一会吧”。

纪录片《惠山祠堂群》通过祠堂文化的家训家教、家谱家风。宣传忠孝仁义、兼济天下的慈善义举。传递中华文化的正能量,弘扬厚德敦伦、兴国安邦的家国情怀。重视和做好祠堂文化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道德观、价值观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祝惠山祠堂群文化建设蒸蒸日上,繁荣昌盛!

 
 

钟粹公字楫人,无锡过氏长房二派第二十六世孙。

生光绪庚寅闰二月十二日(一八九0年),一九七0年在台北逝世。

夫人张时若(一八八七年十一月十三日~一九六八年十一月十八日)。

父讳 廷勋、子六,钟粹为其五子。

祖讳 松、子四,廷勋为其长子。

钟粹自幼聪慧好学,毕业于龙门师范学校。因学业优异,经学部令批准在尽三年教育义务后奖给“贡生”学历。而后于国立北京政法专门学校经济科毕业。

曾任财政部河南盐务总收税官兼河南盐务督销局长;参加过民国政府第二次全国财政会议;继任河南整理水道、改良土壤委员会委员;贵州盐务督销缉私局局长;湖南硝磺处处长;湖南盐务管理局副局长;盐务总局硝磺总管理处副处长等职,于1949年去台湾定居。

钟粹一生尊古训,尚国学,好公德。曾重金收藏《四库全书目录》全套千余册。著作有《废除淮盐鄂、湘、赣、皖四岸引商议》、《圣哲嘉言录》、《古今贤哲嘉言录》等。成家后愿得三子三女,以“智、仁、勇”和“真、善、美”命名之。天遂人愿,其后果得三子三女。

长子:智华,金陵大学农学士、理学士学位。曾任行政院战时生产局工程师、资源委员会工程师。随父去台湾。

次子:仁华,中央大学工学士学位。曾任上海电缆厂总工艺师,湖北红旗电缆厂总工程师。 

三子:勇华,早逝,时年二十。

六十年代在台湾,钟粹忧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即联络多位德高望重之士成立中国道德促进会,到处宣讲传统道德。

钟粹热心宗德事业。据有关资料记载于1943年冬,时在湖南任官职的钟粹携部属曾望宗亲到攸县公干。专程到大洲遍访茶陵派各房祖祠和父老兄弟。当地宗亲备办酒席促膝谈叙相聚甚欢!湖南宗亲畅谈数百年来的思乡之情,曾望推崇无锡11巡宗谱主要倡修人之一----钟粹,渴望能将茶陵派汇集合辑。从而广泛动员茶陵派热心宗德事业之宗亲组织编撰汇辑。

钟粹、曾望返城后即与无锡修谱宗亲衔接。并多次与安仁、攸县大洲宗亲信函联系,约派代表赴无锡洽商接续宗谱事宜。在钟粹、曾望宗亲的努力下使自从明代嘉靖四年第十三世以来,失修四百八十六年的过郡马孟玉公的一脉子孙得以重归玉牒。

无怪乎锡山过氏第十一巡宗谱主要编修者之一,浒塘桥派镜涵慨叹道:“茶陵派裔自明嘉靖合修后,各自为谱者几五百年。而今复会于宗谱,匪吾族之幸尤!

......而今而后、大宗小宗、尔昌尔炽。锡山之英与衡阳之灵,椒衍瓜绵,俱为一体。”。

钟粹又与八士桥派24世孙养默、25世孙守一三位宗亲,于1946年5月发起同撰《重建惠山过郡马公祠募引》,带头慷慨解囊捐助巨资。为修祠堂、修家谱作出的奉献,值得我们后人敬仰!

公讳钟粹,字楫人。

(1890.闰2.12~1970)

龙门师范学校毕业;经学部令准俟尽教育义务三年,奖给贡生;国立北京法政专门学校经济科毕业。

曾经任:

财政部河南盐务总收税官兼河南盐务督销局长;

第二次全国財政会议委员;

河南整理水道改良土壤委员会委员;

贵州盐务督销缉私局局长;

湖南硝磺处处长;湖南盐务管理局副局长;

盐务总局硝磺总管理处副处长等职务。

 
 
 
更新于 前天
 
(责任编辑:过汉城)
本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线电话:0510-82629001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