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青果巷内的唐氏八宅和陈渡草堂,为明代著名文学家、心学学者、军事家唐荆川故居。
唐荆川(1507年—1560年),名顺之,字应德,因爱好荆溪山川,故号荆川。以号行。常州府武进人。嘉靖八年(1529年)会试第一,廷试第四,入翰林院任编修,后调兵部主事。曾视师浙江,督领兵船在崇明一带抵御倭寇。以功升右佥都御史,代凤阳巡抚。带病赴任,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四月初一病逝南通途中。 唐氏八宅始建于明万历以前,历经兴废,现存青果巷82-84号八桂堂、86号贞和堂、92-94号筠星堂、青果巷8弄3号-12弄8号松健堂和141弄-263号礼和堂5堂6宅(分东、西两宅)。原有易书堂为唐荆川出生地,有明式大厅五间,门屋一间,均为硬山造,南向,因城市改造,今不存。贞和堂是唐荆川故居之一。贞和堂原有门厅、轿厅、大厅,大厅面阔三间,进深七檩,檐柱高4.50米。枱梁式构架,月梁形制,材质为楠木紫檀,雕刻精美。贞和堂原名保合堂,明崇祯六年(1633年)改今名,荆川长子、明隆庆五年进士、两京太常寺少卿唐鹤徵居住并终老于此。第宅遂由其后人相继寓居。原有门厅、轿厅、大厅、二门及内院住宅二进,现门厅已拆除,轿厅被改建,内院住宅均于清代改建。该宅楠木厅东廊墙面今尚嵌有唐荆川外孙、明书法家、礼部尚书孙慎行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撰书的《保合堂记》石刻。
按常州城中唐氏共建禁城馆四所,两所在白云溪唐家湾(今前后北岸),两所在青果巷,为荆川高祖父唐伯成父子建于明初。唐氏在明初科第极盛。伯成次子唐复为建文二年(1400年)进士,官广西平乐知府。长子衡之子唐世良登宣德八年(1433年)进士,官福建布政司。一门人口浩繁,伯成就有子衡、复、律、衢、衍五人,各房分居于四所禁城馆,唐伯成则和幼子衍(号友兰)共居于易书、筠星、四并等堂。友兰生子唐贵(字用思,号曾可,明弘治年间进士,官户科给事中),唐贵生子唐珤(号有怀,正德年间举人,官永州知府)。唐珤生荆川,荆川文武双绝,世所艳称,此为唐氏极盛之时。唐珤盛年,即有孙子、外孙共17房,他们分居于青果巷的贞和、八桂、筠星、易书、四并等堂及唐家湾旧居。
唐家湾白云溪水由城中迤逦而至北水关,自宋庆历三年(1043年)知州李馀庆开通顾塘河后,与西面的运河水交汇东流,水路交通改变,被称“后河”。位于后河北边的堤岸,遂形成三面环水之带状半岛,于是人们称它为“北岸”。这一带尽是水阁回廊,柳岸莺啼,风景如画。浚河58年后,苏东坡自海南归来,赁居于顾塘桥堍的孙氏馆,并终老于此,由此白云溪名闻天下。
明初,唐荆川高祖父唐伯成选中这里,邻近东坡藤花馆旧址建造禁城馆,唐氏后裔即分居于此。明亡时,清兵南下,唐荆川后裔唐宇昭、唐宇量、唐宇全皆崇祯年间举人和贡生,以家世累代忠于明室,不愿降清,乃戴发匿于县学街之学官,后又匿至唐家湾宅后之地窟。事后为清兵发觉,于是唐家湾禁城馆及青果巷之贞和、八桂等堂遭到官府查抄没收。唐氏三兄弟走伏于草间,隐匿数年,宇量自此废弃笔砚,自号懒云道人,自己作了生圹(寿坟)于荆川墓侧,淹处其中,人称“唐氏二难”。当时风声鹤唳,一日数惊,唐氏子弟恐波及其他各宅,皆纷纷以贱值出让房屋于他姓。值居住在易书堂的唐仲庵(荆川胞弟)曾孙献恂(字君知,明廪生)鬻其宅后,唐氏八宅皆易姓氏。
民国时,荆川裔孙唐玉虬先生曾于汪姓老妇处见到易书堂当年的鬻劵,劵书于康熙十一年(1672年),计楼屋共74间,由此可见贞和、八桂、唐家湾等宅之籍没还在康熙十一年前。后来,清地方官署将没收之宅发卖,贞和堂前六进为康熙五十二年进士,国子监司业庄楷所购得。庄氏重荆川之名,其宅悉以原貌保存。后多次易主,前宅产权于1937年归著名法学家张志让(张太雷堂兄),后宅及半园之一半,归清乾隆十年状元钱维城之弟维乔。八桂堂在清代后期为湖北布政使瞿赓甫(瞿秋白叔祖)所购并重修。民国时,由著名实业家刘国钧购得。礼和堂亦在清代后期归山东东昌府知府李念仔(小说家李伯元堂伯父)。松健堂在清末时归恽氏所有。至今唐氏八宅内已无一唐姓。唐家湾旧宅几经沧桑,或毁或拆,已无考。其位置约在管干贞故居以东。
唐荆川先生读书处(陈渡草堂)、石牌坊位于常州市永红街道陶园村33号前(今荆川公园内)。是唐荆川于嘉靖十四年(1535年)和嘉靖十九年(1540年)两次辞官回乡后读书生活之地。
读书处位于南运河上陈渡古桥东南约里许远,故名“陈渡草堂”。陈渡草堂园占地约5亩,园内主要有“懒云阁”、“五言楼”、“春池馆”、“压溪榭”等建筑,并设置有两座玲珑透剔的大型湖石假山。园内西濒运河,南临清溪,碧水入注园内萦绕,环境幽静,景色宜人。唐荆川曾在此闭门读书二十余年。荆川先生逝世后,由其外孙孙慎行在草堂入口处建坊以志纪念。历经数百年,草堂逐渐荒芜。民国时,唐荆川裔孙唐驼集资,于1931年重修草堂及墓园(草堂东北103米处)。抗日战争时期,草堂遭日寇焚毁,仅存石坊及湖石假山,现存于新建的“荆川先生读书处”院内。石牌坊正面朝东,高近4米,面阔4.6米左右,由5块大型花岗岩条石构筑而成。坊额上东向阴刻行书“荆川先生读书处”及落款“外孙孙慎行书”等字。西向额板上阴刻篆书“先贤唐荆川先生读书处”及“后学吴敬恒”等字样。据考,抗日战争前,牌坊上端曾建有砖木结构的屋脊形坊帽,后为日寇所毁。牌坊柱脚的东西两面原有如意云纹石墩护围,1980年代末被移往他处,后坊下改筑了水泥砖台。
唐荆川故居于1982年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作者简介: 常州市诗词协会副主席、常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常州市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曾工作于常州市总工会、中共常州市委党史工委、常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2017-09-24 张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