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氏首页 - 新闻 - 博客 - 探古 - 家谱 - 祭奠 - 商务 - 名人 - 宗德 - 图库 - 研究会 - 电子刊物 - 论坛
loading...
新闻日历
清明到,儿尽孝;清明节,填坟土
时间:2017/4/6 9:25:47 出处:过氏文化研究会 作者:虎纹剑兰(转载) 1604次

    清明节是继龙头节之后汉族的又一传统节日,节时在农历三月初,阳历四月五日前后。《岁时百同》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曰“清明”。古时清明的前两天还有一个节日叫“寒食”,古诗有“才过寒食又清明”句。寒食的节俗是“禁火”、“改火”。后来寒食不过了,“改火”的举动就合并到清明。此外便是扫墓、踏青、插柳、戴柳、打秋千、放风筝等活动了。杭俗于清明日贴“清明嫁酒娘,一去不还乡”的句子于墙上,认为如此可避夏日青虫扑灯。 

    这些节仪多数起源于唐代。诗人韦庄《长安清明》诗说:“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王禹偁《清明》诗说:“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于读书灯,”都是讲的“改火”的习俗。古人称三月三日为上巳日,是到郊外踏青,到水边修楔,以辟除不祥的日子。唐时此俗最盛。杜甫《丽人行》说:“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就是指的这一活动。清明节时,当原野上一片葱绿之际,踏青也就成为清明的重要节仪。古人有词说:“三月清明踏青时,风和闻马嘶……”此俗至今还保留在江南一带。

    插柳、戴柳即插柳枝于房门,戴柳圈于头上。据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记载:“唐玄宗于旧历三月初三在渭水河上举行祭礼,赐群臣柳圈,说戴之可免虿毒。”这是戴柳之起源。另一说法是源于黄巢起义。黄巢起义曾以“戴柳”为号,取“生机勃发之意”,故谚语又有“清明不戴柳,难逃黄巢手”之说。此后少年人仿效之,于清明戴柳冠,寓珍惜青春之意,故又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的古谚。唐宋两代的皇帝,最重视清明扫墓祭祖的节俗,曾下旨强调这一节仪。今北方踏青、插柳、戴柳的节仪早已不通行了。而上坟填土扫祭的活动却一直持续着。除扫祭祖先墓外,还增加了扫烈士墓的内容。

    清明时节,无锡民间开始种植蔬菜、果树。蚕农在清明夜把蚕种裹在棉衣里进行孵化。

  这天,人们纷纷上惠山踏青。不上惠山的,上城墙绕城而走,叫登高踏青。东门东林庵一带,为士女聚集处,故有“东林庵里看桃花”的说法。这天,也是东乡胶山和北乡斗山的节场,附近还有赛会,故斗山别名清明山。人们都上山踏青,赶节场,观看赛会。从元宵节至清明节,大人孩子,三五成群,至野外放风筝,别有情趣。

    清明时节祭扫祖坟(俗称“上坟”),为无锡传统民俗。扫墓时挑些新土壅坟茔。凡新坟一定要在清明前祭扫;旧坟可以过清明,但不能过立夏。新媳妇一定要去祭扫祖坟,俗称“上花坟”。扫墓时用荤、素菜肴和酒、饭等祭奠。后用干果糕点等替代。

    

 
(责任编辑:过汉城)
本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线电话:0510-82629001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