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年的悠悠岁月,占中华文明史的百分之十二、在历史的长河里也会泛起一波涟漪。历经明、清、民国和新中国的社会变革,多少恩怨、情仇多已被岁月所湮灭。但是,无锡过氏茶陵派定居湖南衍绪六百年来的故乡情结却能代代相传、耿耿在心。
一、敕镇茶陵 迁居湘楚
早在元朝晚期。晋陵县主簿、保义校尉无锡过郡马六世孙,讳峄阳、字元鲁的长子:名士恒(原名兴)、字如珊。由武庠生考中武举人,继而又连捷成为武进士。只因为当时朝政腐败、民不聊生,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过士恒毅然放弃元朝授予的官职,投身明王朱元璋领导的义军。跟随徐达、常遇春诸将南征北战,屡建功勋。大明帝国建立后论功行赏,封世袭太仓卫百夫长。而后为了平定楚地,晋升为右府都督,奉旨敕镇茶陵州。士恒公携妻吼山钱氏及五个儿子,于1408年到南塘黄藻里《过郡马府》告别宗亲;到《普德观》更加祠堂拜别过氏列祖列宗。然后千里迢迢迁居湖南。成为无锡过氏茶陵派的始迁祖。
士恒公长子名:麒(1360-1395),无后;次子名麟(1362-1422),到湖南一段时间后返回无锡定居,为锡山过氏前西庄派的始祖;三子名礼,谱名祖礼,号立经。为无锡过氏茶陵派祖礼支始祖;四子名文,谱名祖文,号世秀,为无锡过氏茶陵派祖文支始祖;五子名德,谱名祖德,字仲德,为无锡过氏茶陵派祖德支始祖;六子名成,早夭无后。
随士恒公定居湖南的是三子祖礼、四子祖文、五子祖德。可是湖南宗亲历代习惯依次称祖礼支为大房,其后人从茶陵迁徙到郴州市安仁县定居。祖文支为二房、祖德支为三房,其后人从茶陵迁徙到株洲市攸县及湘潭等地定居。而在无锡过氏历巡大统宗谱中均统称为茶陵派。
随着六百年时间的推移,茶陵派子孙繁衍到1946年已有22代数千人口。
具有全国独有的以过姓命名的行政区划:过家村。
具有独特的以过姓命名的学校:过家小学。
裔孙们世代耕读为生,忠实敦厚、勤劳勇敢、人才辈出。
早在元、明、清朝代就有七世:武进士士恒;
八世:庠序祖礼、祖文(贡元);
九世:贻洪、贻润、贻灏、贻渊;
十世:谋伶、谋仁(岁贡)、谋僖;
十一世:远祁;十二世:丰试、丰诤(贡生)、丰爵;
十四世:衍位;十五世:绪补、绪远、绪伦(军功);
十六世:长美(军功);十七世:发周;
十八世:祥敏、祥麟;
十九世:有篪、有壎、有静、有修、有钦、有骊、有驥、有笙;
二十世:夏敬、夏政、夏绩、夏翼;
二十一世:世瑛、世萼;
二十二世:德崇;
二十三世:毓祥;
二十五世:自祚(县议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