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氏首页 - 新闻 - 博客 - 探古 - 家谱 - 祭奠 - 商务 - 名人 - 宗德 - 图库 - 研究会 - 电子刊物 - 论坛
loading...
新闻日历
文献片《惠山祠堂群》“千里赈灾过智修” 故事的台前幕后
——义士过智修千里赈灾不幸殉职;女儿过毓如为父“正名”锲而不舍!-----
时间:2017/2/4 10:10:02 出处:过氏文化研究会 作者:祖荣 3451次

    看完央视播出的文献片《惠山祠堂群》第二集,特别是片中对:义士过智修千里赈灾,积劳成疾、不幸殉职;女儿过毓如为父“正名”,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叙述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往事历历涌上心头。

    那是2002年,无锡过氏各支派或自然村多自发开始修分支谱。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缺乏原始资料。我的先祖父子藩公在1945年积极参与修谱工作,并敬领‘家’字号总谱一套,历经磨难幸存至今。各地宗亲视如珍宝,纷纷前来摘抄。到2004年的初春,过氏八士桥派、滸塘桥派、兴道派和芙蓉山派等地的宗亲们,汇聚在“高山流水”茶室。商议如何续修族谱事宜。

    当时,负责兴道派修谱的志愿者、原南长区副区长过继德宗亲,提出他们在修谱中遇到的一个比较特殊的问题。就是,无锡过氏兴道三派25世孙,公讳士钧,字坤源,号智修(1893年生)的去世原因,在原谱记载:“民国庚午(1930)年六月十八日,经商卒于河南洛阳明义旅馆”。他的女儿提出,过智修是为赈济河南陕州灾民,积劳成疾,在返回途中又遇到“蒋介石、冯玉祥和阎锡山”军阀混战。交通阻断困在洛阳不幸殉职。要求在新修的家谱上更正两个字。就是把经商改为赈灾当时,我们一致认为先辈修的第十一巡谱上的记载,我们后人是不能地轻易修改。如果是分支谱或家族谱,可以酌情处理,但在兴道派的族谱中未作更正。

     到了2007年,无锡过氏文化研究会成立后,立即着手续修《无锡过氏宗谱》。笔者担任修谱工作委员会主任。我在2009年开始接待过毓如为其父亲逝世原因“正名”的请求。我最初的答复是:作为宗谱主编,理应秉承先辈的认真态度“一字增删、严于斧钺”。对前辈的历史资料,如果没有确凿的证据,我们后人是不能地轻易修改。于是,拒绝了过毓如的请求。

  2011年,无锡过氏修谱进入攻关阶段,过毓如由孩子陪同又到办公室来。孜孜不倦地提出“正名”的请求。我们热情地接待她,但是又一次拒绝了过毓如的请求。为此,过毓如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看见过祖荣秘书长有点害怕。

  2012年5月23日,《无锡过氏宗谱》进入付梓前的最后一校的时候。过毓如由孩子陪同又到办公室来。这次,她拿来一份原载《茹经堂文集》由唐文治先生写于1930年的《过君智修赈灾死事碑铭》的资料,记载当时豫陕大旱,赤地千里,哀鸿嗷嗷申锡红卍字会号于众曰:惨状若此,畴往赈灾?无锡过君智修挺然应曰‘诺’。……,抵郑(州)设粥厂,收养饥民,奔走陕州、灵宝间。雪往柳来,饥寒颠沛,极尽人间劳瘁不敢辞。全活(饥民)不可胜数。……。赈务告竣,将归矣,当是时战雾亘天,戈铤满地,同胞荡析离居,目不忍覩。有惠生社者继办赈事,亟请于君,君又曰诺。六月负裹粮走陕州,不意道病,灾区乏医药,病益剧。将返郑(州),遽以六月十八日客死于洛阳明义旅寓。此文把过智修千里赈灾,积劳成疾不幸殉职的事迹叙述得十分清楚。唐文治先生在文中感慨道:余深维晚近人心陷溺,如君之勇于好义,以身殉赈,其情可悲而其事可风世也!唐文治先生在最后作铭曰:万方多难,六合云屯。龙战蛇斗,于郑之门。苌楚沃沃,苕华青青。血飞骨糜,民怨厥生。三代乐善,聿惟过君。出入戎马,殚精经营。胡天不淑,疬疾遽樱。洛阳旅邸,风雨孤魂。鬼神感泣。草木凄清。呜呼过君,天道宁论。灵兮归来,千秋令名。

祠堂文化研究会办公室的徐元生主任,又把河南三门峡市关于无锡“红卐字”会千里赈灾的有关资料介绍给我。这样,义士过智修千里赈灾,积劳成疾、不幸殉职的事实确凿无疑了。我立即召开修谱工作会议,宣讲过智修前辈的义举,全体修谱委员一致同意在第十二巡《无锡过氏宗谱》中,兴道三派25世过智修名下栏目原“经商卒于河南洛阳明义旅馆”。更正为:“卒于去河南赈灾归途径洛阳猝死明义旅馆。”并在卷首彩本《人物》篇中增加了过智修的介绍。完成了其女儿过毓如为父“正名”的愿望。

    2012年12月,三门峡市人大决定,由市政府授予过毓如《三门峡市荣誉市民》称号。我们把唐文治先生写于1930年的《过君智修赈灾死事碑铭》等资料,收录进第十二巡《无锡过氏宗谱》的文史卷。并注:《过君智修赈灾死事碑铭》是唐文治先生著于1930年,载《茹经堂文集》。作者热情赞扬了过智修慨然离家,赴河南办赈的义行。对他的殉职给予高度评价和深切同情。并为无锡慈善事业和过氏宗族史留下了宝贵的文书资料。

    从2013年开始,过氏文化研究会制作了十二面锦旗,把过氏先贤如:距今四千余年的夏代“过国”诸侯王;宋代南渡救驾的“护驾都督”;无锡肇基始祖“徐王郡马”;明清棋宗“过百龄”;“过氏义庄”和“蓉阳书塾”等过氏慈善义举;赈灾义士“过智修”也列其中。在每年清明节祭祖的时候,在惠山《过郡马祠》门前广场迎风飘扬,引来诸多过氏族人的瞻仰和游客的关注。

    2015年中央电视台组织筹拍文献片《惠山祠堂群》,祠堂文化研究会夏泉生和锡惠名胜管理处的金石声嘱我能否提供一些过氏的素材,以供央视导演选用。我们经商量后提出无锡过氏几年来已经举办的活动。主要有:八士桥派27世孙过今未在《过郡马祠》举办的‘成人典礼;过氏各支派始迁祖位牌入祠堂典礼;“过百龄神像入祠堂典礼;八士桥乾隆年间祖孙三代创办’过氏义庄;赈灾义士“过智修”的故事。和准备举行的:百岁老人瑞在祠堂举行寿庆典礼;在清明节祭祖时候,把七十多卷的第十二巡《无锡过氏宗谱》,由各派裔孙手传手(寓意代代相传)入祠堂典礼等等。央视导演听了十分感兴趣,认为题材很生动,既传承了祠堂文化的规范,又有符合时代进步的新意。

    于是,在2015年4月5号,央视在《过郡马祠》拍摄“无锡过氏丙申祭祖暨《和》集宗谱入祠堂典礼”。把过氏代代相传地把宗谱迎进祠堂。正如解释词所说:一千年来,无锡过氏的历史从未中断,得益于有一部完整的《无锡过氏宗谱》记载了完备的家族体系。历代长者多重视续修编撰家谱,务求对每个族人的记载准确,白纸黑字、惜墨如金。

    9月13号,又在祠堂拍摄“浒塘桥派26世百岁人瑞过甫根在祠堂举行寿庆典礼”。

9月20号下午一时许,初秋的天气非常炎热。在祠堂拍摄“义士过智修千里赈灾,积劳成疾、不幸殉职;女儿过毓如为父“正名”,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故事。我和宗亲们早早在祠堂等候。央视导演给我讲述情节和要求,我按照导演的要求演绎了一遍又一遍,热得浑身是汗,总算符合要求。二时左右,他们说过毓如已经在惠山直街了,我和宗亲一起前往迎接。老太太坐着轮椅到了祠堂门前。刚寒暄几句,赵导演要求我们离去,说是怕老太太现在激动了,在拍摄的时候可能会激动不起来。于是,我们暂时回避一下。在过毓如跨进祠堂门的时候,我迎上去和她的孩子一起扶着老太太走进《飨堂》。于是,拍摄了我向老太太介绍《过郡马祠》的先祖神像、位牌和匾额、楹联。我们在先祖像前坐下,我把第十二巡《和》集宗谱的兴道三派过智修:卒于去河南赈灾归途径洛阳猝死明义旅馆。的记载以及卷首彩本上过智修和介绍给过毓如过目。因为老太太已经知道这个情况了,所以她虽然十分的感激,连声说:“好!好!好!”。但是情绪还是比较平稳。我突然想起,还有一面锦旗的事,就让泉南宗亲把旗找了出来。当我一边把旗帜徐徐展打开,一边讲每年祭祖十二面锦旗的故事。当赈灾义士过智修七个大字全部展显的时候。只见九旬老人过毓如甩开孩子的搀扶,柱着拐杖颤颤巍巍地站立起来,激动得热泪盈眶,继而泪流满面接着嚎啕大哭起来。嘴里喃喃地念叨:“八十多年了!八十多年了!”。摄像师紧紧地抓住这个画面拍摄。当时她的孩子劝慰她控制一点,她对孩子说:“让我再哭一歇再说吧”。

    这是不仅过毓如老人家对父亲真实感情的流露,对自己二十余年孜孜不倦、锲而不舍为父亲“正名”愿望实现后的情感宣泄,也是对过智修的赈灾殉职在八十五周年后,能得到社会和宗族的认可与褒扬!更是对先人们慈善义举的告慰!

(责任编辑:过汉城)
本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线电话:0510-82629001
相关新闻 更多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