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探先,江苏无锡北乡人也。少孤,育於母氏,性敏慧,刻苦力学,九岁毕五经,十三岁已能焕然成章。时科举未废,士大夫溺於咕毕章句之学,先生独旁及艺术诸书,尤注意专门学术。年二十二入上海中等商业学校,旋改入苏州英文专修馆,专攻英文,约二年,转入南洋公学,数月后,考取出洋留学,时年二十五耳。先生首入美国惠斯康辛大学,后转入康奈尔大学专习农学,因其品学优长,曾被举为该校名誉学会会员,复于此时创办中国科学社,开中国科学界之新组织。年二十九毕业得学士位,又以研究育种学有成绩,旋得硕士学位,时在民国四年,遂学成归国矣。先生归国后,即受江苏省当局委任调查江苏省农业教育,因其报告具有卓见,遂被任为江苏省第一农业学校校长。先生长校五年,对于校务,改革整顿,不遗余力,故内而诸生奋发有加,外而校誉日益隆起,一时外省负笈来学者,踵相接也。先生除尽瘁校务外,复于民国四年冬发起江苏省教育团公有林,为全省教育之基产,中国之有大规模造林,盖自兹始耳。
民国五年,先生复奉命筹备省立第一造林场,今之首都中山陵园,即其一区也。民国七年,复发起中华农学会,时中国科学社新由海外移至南京,社务未臻发达,先生勉设临时办事处于三牌楼寓所,苦心孤诣,独任撑持。民国八年,先生应华商纱厂联合会聘,主持棉作事,遂辞农校长职,于南京洪武门外开辟植棉总场,输入新种,改良栽培,今日各省植棉事业之发达,先生与有力焉。民国十年东南大学农科成立,被聘为该科教授,仍主持棉作事宜,继又兼农艺系主任,十二年复兼任农科副主任,十三年再兼推广系主任,东大农科之发展,有赖于先生者实非浅鲜。十三年秋季,江浙构乱,松太一带,糜烂不堪,被聘为善后会议赈务处委员,筹备农民借贷局。十四年辞东大教授职,改任金陵大学农林科主任。四年以来,金陵农科之进展一日千里,而负盛名于海内者皆先生之赐也。十六年革命军入京,混乱之际,金大副校长死于难,其时西人悉避去,一时内忧外患,纷乘叠来,先生被举为校务委员会主席,奔走应付,千方筹措,始入于磐石之安。自十七年以来,兼任江苏银行总经理,教育部大学委员会委员,农矿部设计委员,江苏教育林委员,中山陵园计划委员,国府禁烟会委员,江苏农矿厅农林事业推广委员会委员,并连选为科学社理事,中华农学会干事。溯先生自美回国以来,十余年间,节节为农界努力,善能应时势以创造,尤能明宿弊而革新,特是一己之精力,亦因之耗烁于不自觉者多矣,故行年未及四十,而髮已斑白,今春三月九日,忽患腹泻,医药罔效,遂于是月二十三日溘然长逝,享年仅四十三岁,呜呼痛哉!先生平生宁静俭朴,办事勤能,诚建设界之能人。著有百科小丛书《棉》一册;农林论文若干篇,散见于《科学》和有关农业杂志、农林新报等刊物。妻胡氏,子五,女三,均幼。
(录自一九二九年《农林汇刊过探先科长纪念号》)